学工动态
心“音”相映| 心态决定情绪,为幸福干杯
发布日期:2024-09-23        阅读次数:

自信、乐观、热情、豁达等是积极的心态,而自卑、抑郁、悲观、失望等是消极的心态。成功人士的重要特征在于他们有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勇于面对问题、接受挑战。当困难在积极的心态下迎刃而解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更多的愉快情绪,此时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古时候,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菜,第二个梦是梦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他和店老板搭讪时谈起了这三个梦。老板沉思了一阵,连拍大腿说:“这不是好兆头,我看你还是收拾收拾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与心爱的人背靠背肯定没戏啊!”秀才听了,心灰意冷,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在回家的途中,秀才又住到了另外一家店里,他也跟这个店老板谈起了自己的三个梦。这个老板听完高兴地说:“我觉得,你一定能考上。墙上种菜是高种啊;戴斗笠打伞说明这次是双保险,有备无患啊;跟心爱的姑娘背靠背睡觉,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到了。”秀才听了高兴极了,又精神抖擞地去赶考了。最后,秀才考中了探花。同样的梦,不同的解释导致了不同的心态,而积极的心态又会带来不同的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幸福,也经常会把“祝你幸福”挂在嘴边。到底什么是幸福,我们又应该怎样理解幸福呢?幸福其实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在心理学中也称为幸福感。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做整体性、肯定性评估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全面评价后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幸福感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对于幸福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1) 物质层面的需要

物质层面的需要,是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中最低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如食物、睡眠、财富等。物质层面的需要的满足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但是这种幸福感是短暂的、递减的,有时还是有害的。例如,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富可敌国,但他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曾极度恶化;“柯达”公司创始人拥有大量财富,但他在40岁前几乎没有笑过,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单单追求物质幸福是不够的。

(2) 情感层面的需要

情感层面的需要涉及需要层次理论模型中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一个人会有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的需要,会渴望友情、爱情和亲情,会加入团体,想得到团体成员的认同和尊重,使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来自情感层面的幸福感要比来自物质层面的幸福感更长远、更持久,而且多多益善,没有害处,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环境,不会消耗资源。

(3) 自我实现层面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理论模型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了自我实现的幸福,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有自我实现的幸福,如提前完成了负荷很重的工作、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等。总之,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造福他人、造福社会,这就是永恒的幸福。

方法指南

晨露、晚霞、希望和梦想都有可能让我们感到舒适和愉悦,也都可以成为幸福感的来源。大学生可以通过改善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等来提升幸福感。

具体来讲,大学生面对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若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或因缺乏兴趣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产生自信心水平下降等消极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幸福感。调整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消极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例如,如果我们将学习看作一个宝贵的机会,认为学习是对严谨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对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锻炼,是为了走向成功打基础的过程,那么就更容易以将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面对教师,会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当个体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后,就容易在内心生出一种幸福感。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缺乏人际交往或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尤其是恋爱问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提升幸福感。当我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且有人与我们分享时,我们会感到幸福;当我们有了困难且有好朋友及时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会感到幸福;当我们伤心、难过但有好朋友主动安慰我们时,我们会感到幸福。

采取任何方式对事件进行解释也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将积极生活事件归因于努力等可控的因素时,大学生的幸福感较高。例如,如果你将自己在社团竞选中的成功归因于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你的幸福感就会较高;如果你将自己在实习中受到奖励归因于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结果,你也会感到很幸福。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大学生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理,从而有较低的幸福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认知、情感、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经验,对自己即将做出的行为的一种能力判断和对行动过程中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是个体自身潜能的主宰。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难题和挑战,战胜挑战后的积极反馈容易让他们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

此外,为了提升幸福感,大学生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结交更多朋友。

小贴士

当我们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下面是几种放松方法,我们可以试一试。

想象放松法。开始想象放松时,先使自己安静下来,平躺并闭上眼睛,使自己的身体处于舒服的位置,然后集中注意力,开始想象。想象让自己感到舒服的有成就感的事或者物,时间为8-10分钟,每天一次。

微笑放松法。使自己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自己盯着镜子试着微笑。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心情烦闷或者紧张焦虑而不想笑,但要尽量做出微笑的样子,直到从眼睛到嘴巴都开始微笑。看到自己真的笑了时,就会感到心情放松,此刻焦虑感就会减少。

冥想训练法。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人的幸福感越强,其楔前叶的体积越大。冥想训练可以改变楔前叶的体积。在进行冥想训练时,要关掉手机、计算机,在这段时间里不允许任何打扰。练习时,以舒服的姿势坐下,用鼻子深呼吸,缓慢地数呼吸的次数。

心里压力测试

请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内是否出现过下述情况。

1. 觉得学习任务太多,无法应付。

2. 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要分秒必争,如过马路时闯红灯,走路和说话的节奏很快速。

3. 觉得没有时间消遣,终日记挂着学习。

4. 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发脾气。

5. 担心别人对自己工作(学习)表现得评价。

6. 觉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赏自己。

7. 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

8. 有头痛、胃痛等毛病,难以治愈。

9. 需要借烟酒、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绪。

10. 需要借助安眠药入睡。

11. 与家人、朋友、同学的相处令你发脾气。

12. 与人倾谈时,打断对方的话题。

13. 上床后觉得思潮起伏,很多事情牵挂,难以入睡。

14. 太多学习任务,不能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15. 当空闲时放松一下也会觉得内疚。

16. 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后感到内疚。

17. 觉得自己不应该享乐。

计分方法

从未发生计0分,间或发生计1分,经常发生计2分。

结果解释

0-10分,精神压力程度低,但可能显示生活缺乏刺激,比较简单沉闷,个人做事的动力不高;11-15分,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某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仍可应付;16分或以上,精神压力偏高,应反省一下压力来源和寻求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