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心“音”相映|保持心理健康 丰盈幸福人生
发布日期:2024-10-10        阅读次数:

健康不应当或尽可能不是被“赐予”或“提供”给他人的,相反地,应该帮助他人不断地、积极地保障和促进自己的健康,心理健康尤其如此。同样,幸福作为一个非常主观和个人化的体验,也是不能被给予的,需要个体自己创造与经营。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那么,心理健康是如何与我们的幸福人生息息相关的呢?如何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增进幸福感来创造我们的精彩人生呢?

亚伯拉罕•林肯的情绪智力


一个出身卑微、自学知识的农家男孩是如何成长为美国总统的?威廉·谢尔曼将军给出了答案:“在我遇见的所有人中,他似乎比其他任何人都具有更多杰出的品质和优点。”现代心理学家将以下这些杰出的品质和优点称作高的情绪智力。

1.共情。林肯以他杰出的共情能力以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闻名。

2.不计前嫌。林肯拥有高尚的心灵,他不怀恨记仇。

3.慷慨的精神。林肯常常代人受过,与人分享成功,并乐于承认错误。

4.自我控制。林肯从不在生气的时候指责他人,而总是先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他常常给别人写出言辞激烈的信件,之后把信件束之高阁而绝少寄出。

5.幽默。林肯拥有谦卑的幽默和讲故事的天赋,他的笑话和故事不但好笑,而且蕴含着有价值的深意。

下面介绍几种大学生提升幸福感的个人策略。

塑造积极人格

大量研究表明,幸福者的人格特征大多是乐观、外向、自尊和内控的,这些人格特征使乐观者比悲观者更易达到目标并获得成功。感恩是使用最广泛的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者认为激发感恩之心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增加积极情绪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等。大学生处于气质和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格特征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发展乐观、外向、自尊、内控、感恩、希望、亲社会等积极心理品质,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创设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可以为个体利用的重要外部资源。它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上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人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急性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从而增加积极情感并抑制消极情感,防止主观幸福感降低。

提高幸福品味

品味是个体主动、用心地感受积极体验,延长和增强积极体验的过程。当个体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时,会从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重新审视与评价自己的生活状态,因而会相应地提升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大学生如何理解幸福的内涵是提高自身幸福感的前提,切勿把金钱、物质等内容当作自己的幸福标准。

确立合理目标

研究表明,希望能够提升幸福感,仅仅是书写理想化的可能自我,都能在唤起人们更高的控制感和更多的积极情绪的同时将未来的目标具体化,使人们更有动力,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
小贴士

马斯洛提出的调控自我的七条建议

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如同瓶颈。

2.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依据长远利益做决定。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是失败。
5.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的一边,坚持到底。
6.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儿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7.坦诚待人,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